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市(大企业)社科联,各高校、党校、干部学院、社科院(所),各有关单位:
为完整记录 “十一五”期间山东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经报省委宣传部同意,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拟编辑出版《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06年卷、2007年卷)(以下简称《年鉴》)。为做好《年鉴》的编辑工作,谨向全省人文社科类学术团体,省、市各有关单位收集相关资料。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反映山东社科界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绩和新问题,探索山东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年鉴》编写旨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社会科学提供信息,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提供资料和借鉴,为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资料时限与范围
《年鉴》收入资料时限为自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凡此时间之内全省社科界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组织机构状况、学科发展的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均可入选。超出此时间段的资料,如确有必要收载,可在相应条目中说明。
三、资料体裁与内容
《年鉴》编写体裁以条目为主,兼有文章、表格和图片。基本栏目为:特载、学科综述、学术活动、社科普及、重大调研、科研课题、获奖成果、文化交流、对外交流、机构、学术团体、学科人物、人文社科理论报刊、附录。
1、特载: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山东省及有关领导关于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文件、纪要、讲话;全省性人文社科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活动等。
2、学科综述(20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院校、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所在部门、团体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状况、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重要的学术新成果。
3、学术活动(5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院校、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开展的学术活动名称、主办(协办)单位、时间、地点、规模、与会主要人员、主要学术内容和学术观点、社会反响。
4、社科普及(5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院校、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开展的社科普及活动名称、活动主题、主办(协办)单位、时间、地点、形式、主要内容、社会反响。
5、重大调研(5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院校、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开展的重大调研活动名称、时间、地点、组织单位、负责人、合作部门、调研内容、成果形式、要点、社会影响。
6、科研课题(300字):省及国家级课题(含当年度立项课题与结题课题)名称、课题形式、课题立项名称、项目负责人、课题主管单位、
批准立项部门、立项时间、完成时间、课题主要要点、经费数额。
××××年度省及国家课题一览表
(单位名称)
课题名称 |
课题形式 |
课题立项名称 |
项 目 负责人 |
课 题 主管单位 |
批准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年、月) |
完成时间 (年、月) |
课题主要要点 |
经费 (万) |
|
|
|
|
|
|
|
|
|
|
备注:1、“单位名称”指报送资料所在单位;2、“课题形式”指著作或调研报告等;3、“课题立项名称”,指“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等;4、“项目负责人”、“课题主管单位”均按立项课题申报;5、“经费”指立项部门拨付的经费数额;6、有多类别课题,先按“课题立项名称”,再按时间先后记述填写。
7、获奖成果(500字):省及国家级获奖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奖项名称,获奖人姓名,奖项名称,获奖人所在单位、职称、职称,获奖时间,奖项等级,奖项颁发单位名称,获奖成果要点。
××××年获奖成果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成果名称 |
成果 形式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 姓 名 |
所在单位、职务、职称 |
获奖时间 (年、月) |
奖项等级 |
奖项颁发 单位名称 |
获奖成果要点 |
|
|
|
|
|
|
|
|
|
备注:1、获奖人仅指该奖项第一作者为本单位获奖人;如获奖者为第二作者及之后,不再填报;“获奖人姓名”,按获奖证书填写,有几位填写几位;2、“奖项名称”指“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3、“所在单位”仅填写第一获奖人并记述至所在院(系、部、处、室);4、有多类别奖项,先按“奖项名称”,再按获奖时间记述填写。
8、文化交流(5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学院、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接待、组织外省、市、自治区及国外(境外)在山东的文化活动名称,交流双方单位名称,时间,双方重要官员、学者等姓名、身份,交流的主要内容,双方的重要观点,取得的成果。
9、对外交流(5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学院、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组织赴外省、市、自治区及国外(境外)的对外交流活动名称,交流双方单位名称,时间,双方重要官员、学者等姓名、身份,交流的主要内容,双方的主要观点,取得的成果。
10、机构:(1)各高校、党校、干部学院单位名称、主要职能、简要概况(以文字记述,1000字),现任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下属人文类院系、教学部门及文科办名称,负责人姓名、专业方向,院(系)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职称构成,博士和硕士点,访问学者及留学生情况(按表格记述);(2)科研(教研)机构名称、主要职能、简要概况(以文字记述,1000字);主要负责人,所属部门名称、负责人姓名、专业方向、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职称与学位、主要学科(研究方向)设置。
××××年度主要负责人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负责人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党派 |
职务、职称 |
专 业 方 向 |
重要社会兼职 |
|
|
|
|
|
|
|
说明:负责人指所在院、校,科研、教研单位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科研、教学、人文类学科负责人。
××××年度学科概况一览表
所属院、系名称 |
主要 负责人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党派 |
职务职称 |
专业方向 |
博士点、硕士点 |
院(系)人数、 平均年龄 |
职称及 学位 |
访问学者人数 |
外国 留学生人数 |
公派 留学生人数 |
|
|
|
|
|
|
|
博士点 个 博士点 学科: 硕士点 个,硕士点学科: |
总人数 人,平均年龄 岁。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副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博士后、博士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 |
教 授 人 副教授 人 博士后 人 博士学位 人 硕士学位 人 |
至本年度访问学者 人; 当年度新增访问学者 人;来自那些国家: |
至本年度共 人; 当年度入学 人; |
至本年度共 人; 当年度派出 人。 |
(单位名称)
说明:本表仅填各高校人文类学科学院(系、中心、基地、社、所、部、处等)教学及科研人员情况。
××××年度学科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所属所、处 名称 |
主要负责人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党派 |
职务、职称 |
专业 方向 |
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 |
职称及学位 |
主要 研究方向 |
|
|
|
|
|
|
|
总人数 人,平均年龄 岁;研究人员占总人数 % ,平均年龄 岁; 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 ,平均年龄 岁;副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博士后、博士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 |
研究员 人 副研究员 人 博士后 人 博 士 人 硕 士 人 |
|
说明:本表仅填各社科院、研究室科研、研究机构等所属所、处、中心、社等科研及管理人员情况。
11、学术团体(300字):(1)各省级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全称,主要职能,简要概况,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文字记述1000字),成立时间,届次,主办单位,现任顾问、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人数,理事人数,会员数(个人会员数、团体会员数),所办刊物(按表格记述);(2)市(大企业)社科联全称、主要职能、简要概况(以文字记述1000字);成立时间、届次、主要负责人(党组书记、主席、专兼职副主席、秘书长)、编制人数、所属学会所办刊物(按表格记述)。
××××年度社科类学术团体概况一览表
(学会名称)
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全称 |
成立时间(年) |
届次 |
主办单位 |
顾问 |
会长 |
副会长 |
秘书长 |
常务理事人数 |
理事人数 |
会员数 |
所办刊物名称 | |
个人 |
团体 | |||||||||||
|
|
|
|
|
|
|
|
|
|
|
|
|
××××年度市(大企业)社科联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名 称 |
成立时间(年) |
届次 |
党组书记 |
主席 |
专兼职 副主席 |
秘书长 |
编制 人数 |
所属学会(个) |
刊物名称 |
|
|
|
|
|
|
|
|
|
|
说明:1、记述非专职党组书记或主席,在姓名下标明其所在单位及职务;2、在“专兼职副主席”栏内分别标明记述专、兼职副主席。
12、学科人物(300字):荣获省及国家级荣誉称号者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单位、职务、职称,荣获省及国家级荣誉称号名称(荣获称号时间、颁发称号部门),专业特长,本年度主要学术成就。
××××年度获奖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获奖者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所在单位、职务、职称 |
荣获表彰称号名称 |
颁奖部门 |
本年度主要学术成就 |
|
|
|
|
|
|
|
说明:有多类别奖项,先按奖项类别,后按颁奖时间排序记述。
13、人文社科报刊(600字):各高校、党校、干部院校、科研机构,各省级学会、市(大企业)社科联主办的报刊全称、主要概况(以文字记述);创刊时间、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要版面或栏目、报刊号(按表格记述)。
××××年度人文社科类报刊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报刊全称 |
创刊时间 |
主办单位 |
主要负责人 |
主要版面或栏目 |
报(刊)号 |
|
|
|
|
|
|
14、附录:省人文社科类非社科联所属学术团体、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省民政社团管理局提供);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省社科规划办提供);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省科技厅提供);山东省教育厅课题项目(人文社科学科·省教育厅提供);山东省人文社科学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名单(省人事厅提供);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省委宣传部提供);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省社科联提供);山东省省级教学奖(省教育厅提供);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学科·省教育厅提供);山东省高校名单(省教育厅提供);山东省人文社科类报纸、期刊(省新闻出版局提供)等。
四、编写要求
1、所有资料均需按2006年度、2007年度分别记述,事件发生的年度要准确清楚,不得笼统含糊。每个部门提供3-5幅年度重大事件有代表性的照片(减少会场式照片),并写明各新闻要素。
2、每个条目均需在前面标明“所属栏目、条目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涂黑并在下面加横杠(见附录);条目字数参照要求编写,亦可视情况增减字数。
3、条目编写的栏目设置原则按《通知》要求排序;各栏目中的事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日期不清的置月末,月份不清的置年末,此两条均在条目前标明“所属栏目、条目发生的时间(年、月或年)”,涂黑并在下面加横杠。
4、每栏目所限文字,为单项条目文字要求。如“学术活动”、“文化交流”等栏目,若其中有多个条目,即每个条目约用500字记述。
5、文字要求
(1)各类名称(如地名、机构名称、职务名称、事件名称等)应用当时名称,重复使用时可使用简称;
(2)叙事一律用第三人称,不用“我省”、“我校”等;
(3)人名、数字、专业术语等务必书写准确;不用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如“大批”“以前”,一般情况必须写出具体时间与数量;
(4)数字用法按国家《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执行。
6、机构、学术团体、报刊等栏目内容如2007年度与2006年度相同,提供资料时可一并记述,如“2006年至2007年机构情况”;如不相同,应分年度记述。
7、收入资料要实事求是、准确全面、突出重点,富有特色,文字精炼、语言规范;,收入资料应突出部门特色、专业特色和年度特点;条目为客观性介绍,不加评析性、渲染式语言。
8、所填表格均横版排列,用5号仿宋字体填写。
9、报送稿件用A4纸打印(一式二份),同时报送(邮发)电子版稿件(其中含照片洗印件及所送照片电子件)。报送稿件需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并盖公章。报送稿件须写明撰稿人姓名、联系电话。
10、《年鉴》征稿截稿日期为2008年10月20日。
11、为保证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建立《年鉴》通讯员队伍。请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填写《年鉴》通讯员登记表,于10月20日前寄至省社科联办公室。
《年鉴》编写资料征集函在省社科联网站刊登。请浏览省社科联网站www.sd-skl.gov.cn并下载有关资料。《年鉴》编写工作由省社科联办公室具体组织。
通讯地址:济南市舜耕路46号省社科联办公室
邮 编:250002
联系方式:
魏来:(省社科联办公室副主任)0531-82866368 laidew@126.com;
刘坚:(省社科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0531-82866362 liujian2300@163.com。
编辑出版《年鉴》是推进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省社科界的共同义务和责任。《资料征集函》中如有重要栏目及事项遗漏,贵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记述报送。敬请各单位、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落实有关人员,按要求及时完成资料收集、编写、报送工作。
谨致诚挚感谢!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8年10月10日
附1、资料编写文本参考
附2、《山东省社会科学年鉴》通讯员登记表
附1、资料编写文本参考
学术活动 2005年3月26日—27日 省社科联与山东经济学院在山东经济学院联合召开2005年学术年会第一专题“和谐社会与文明山东”学术研讨会,近百人与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敏,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副主席张全新,大众日报总编傅绍万,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等与会。会议分别围绕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建设文明山东的重大意义、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主法制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山东与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统一与构建和谐社会等七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全新作总结讲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包心鉴,山东经济学院院长刘向信,副院长王乃静分别主持了会议。会议首次采用主题发言、自由发言、专家点评方式进行了学术研讨。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名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作了会议报道。
社科普及 2005年5月21日—27日 省社科联举办“2005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科普周期间,全省各省级学会、各市(大企业)社科联共安排专题报告讲座300余场次,社科下基层活动团队70余个,开放式研讨60余次,现场咨询服务活动70余场次,以及150余场次的社科普及类知识竞赛、影像放映及文艺演出等,全省整个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10万人次,各类宣传报道稿件达320余条(次)。
学术成果 2005年8月24日 刘德龙、包心鉴主编,高航、张伟红、徐青副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省社科界2004年数次重大学术活动中研究成果的集锦,展示了全省理论工作者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3号文件精神,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课题进行学术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全书共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等三个部分,共收入论文175篇。
课题研究 2005年9月 刘德龙、张廷兴著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论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提升民俗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七章并三个附录,分别从民俗文化资源概说、民俗资源开发的意义与价值、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民俗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估、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措施、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管理与规范的建议等方面,对保护、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作了深入的、系统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文化交流 2002年9月 应省旅游协会邀请,日本国众议院议员、全国旅行业协会会长二阶俊博先生,率300余人来山东参加旅游友好交流活动,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会见了二阶俊博会长及其主要随员。省旅游局局长、省旅游协会执行会长李德明等陪同。活动期间,日本访问团参观考察了……等旅游景点,并就……问题进行了研讨。
对外交流 2002年12月12日—22日 应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林格斯国际交流中心的邀请,省法学会组成了以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传林为团长一行6人的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考察访问,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青少年司法处、昆士兰州纷争调解中心、新南威尔士州法学会,就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替代调解问题、法学会的组织状况和活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