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6 10:27
魏建,男,1958年12月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英才、首批智库高端人才、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际郭沫若学会执行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另获刘勰文艺评论奖等省级科研成果奖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并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魏建的学术业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代表成果是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已出版15卷)和《郭沫若文学佚作大系》;二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先后主编了7种不同的文学史,各有学术创新,代表成果是《现代中国文学通鉴》《中国现代文学新编》《现代中国文学读本》;三是推动了郭沫若研究的深化和国际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场,应邀到15个国家的20余所名校讲学,推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学术“走出去”。
在郭沫若研究方面主要创新观点:1.“郭沫若:一个复杂的存在”,超越前人对郭沫若要么美化,要么丑化的简单化。2.“对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再思考”,在评价立场、评价态度、评价方法三方面提供了案例。3.“郭沫若‘弃医从文’质疑”,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4.“郭沫若五四时期对孔子的‘曲解’”,还原了郭沫若与孔子的联系,揭示了五四时期传统与现代的复杂性。5.“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回答了这一问题,更回答了泛神论、“内在律”等难题。6.“郭沫若后期及晚年诗歌文献的复杂性”,析别了郭沫若作品的异本现象与《沫若诗词选》的版本问题。另外,在重评《女神》、郭沫若历史剧的戏剧性、郭沫若的性格侧面等问题都有突破。
在创造社研究方面主要创新观点:1.“日本是西方文化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之间的一个文化中介”,现已是学界的常识;2.“中国文学史上的‘倡优士子模式’”,被印数最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引用而流传;3.“‘浪漫主义主导说’否定论”,用多元复合说弥补了把创造社作家简单地贴浪漫主义标签的疏漏;4.“《创造》季刊的正本清源”,通过重返历史现场对这一刊物的基本问题做了全面的校正。另外,在“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补课”、“创造社的青年学分析”、“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
在五四文学研究方面的创新观点:1.“五四时期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互补联系”,不仅在于是大陆学界最早重新评价学衡派,更在于揭示了当时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深刻关联。2.“《新青年》最早的旗帜不是‘民主’‘科学’,而是‘青年’‘青春’”,纠正了长期的误解。3.另外,在“五四文学革命源头的另一条线索”、“五四文学的新传统”、“五四文学精神新论”以及儒学现代化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