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会治理“微细胞”

时间:2023-07-25 09:57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提高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关键在社区。要激活这一社会治理的“微细胞”,需要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坚持“一核多元”治理。“街道-社区”是以人为本治理的关键。随着社区规模扩大、人口增多,社区治理服务能力面临更高要求。要建好社区党建共同体,以社区为单位,理顺行业协会、商会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建好小区党组织引领服务矩阵,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完善小区党支部,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牵引,楼栋党小组、业委会、物业公司为成员的服务网络。理顺并畅通社会组织与社会人士服务社区治理渠道,建设“社区市集”,为理论宣传、免费义诊等活动以及居民修拉链、配钥匙等“微需要”提供服务。

推进“功能-服务”导向型治理。当前基层治理,侧重于以县(区)级政府为中心,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与民众依次围绕该中心向外延伸。作为城市主人翁的居民,其权利与作为反被边缘化。城市社区“职责重”但“权限低”,责权不匹配造成治理积极性与效率低下。“功能-服务”导向型治理下,各主体与中心无“远近”之别,只有“功能”大小之分,政府、社会组织、民众围绕社会治理目标,主体间平等分权担责。要抓好目标规划与考核统筹,规划与考核上下统一,既要统筹好纵向执行,也要统筹好横向协作,建立上下级及部门间规划与考核统筹研讨机制,避免规划混乱考核打架、多头重复、层层加码。要注重权责匹配,依据主体承担的治理“功能”加大对基层的赋权和资源倾斜。

注重“情感治理”。社区治理最贴近群众,提高治理效能重在治理者与居民间的相互情感认同。随着时代变迁,人的个体意识不断从家族单位等传统集体意识中抽离出来,个体希望“再嵌合”到一个新社会共同体,获得认同保护。要健全自治组织体系,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完善居委会工作机制。建立“爱心银行”“身边榜样”等志愿服务荣誉制度,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及重大节日活动,组织任务认领、榜样推选,引导居民熟悉彼此、交流情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要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梳理改善治理服务机制。

重视信息工具集成治理。社区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重视不同时期信息工具的统合应用。一方面,要整合智能社区治理平台建设,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部门智能平台的系统性综合化融合,在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居民自治等方面,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高效便捷动力强劲的数字化引擎。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并发挥传统治理工具作用,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设立乡镇民生热线电话,进一步把智慧平台与民生热线、民生服务号、民生广播网等建设统合起来,让小区治理信息工具统起来、活起来。

来源:大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