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科论坛2023——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研讨观点摘编

时间:2023-08-10 15:35

编者按:

山东社科论坛2023——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和儒商精神日前在济宁学院举行。与会学者聚焦“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内涵、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儒商精神与山东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路径、企业治理智慧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本次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济宁学院、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社科联、《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上海市山东济宁商会、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上海链接者集团支持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扬州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上海链接者集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1位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作主旨报告和大会对话,近120人现场参加会议,近4万人通过线上平台参加会议。现将有关研讨观点摘登如下。


新儒商与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

黎红雷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



“新儒商”是自觉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企业治理实践的现代企业家。新儒商精神体系包括“四训”:道创财富,德济天下,以儒促商,以商报国;“六规”:德以治企,义以生利,信以立世,智以创业,仁以爱人,勇以担当;“八道”:拟家庭化的企业组织之道,教以人伦的企业教化之道,导之以德的企业管理之道,义以生利的企业经营之道,诚信为本的企业品牌之道,正己正人的企业领导之道,与时变化的企业战略之道,善行天下的企业责任之道;“九纲”:天人合一的精神信仰,德礼合一的管理文化,义利合一的经营哲学,亲如一家的组织理念,修己治人的领导理念,德才兼备的用人理念,和合共生的战略思维,博济天下的责任思维,创业垂统的传承思维等。“新儒商精神”是现代企业家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新时代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专家简介

黎红雷,当代儒学家,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管理哲学博士后,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担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创办“博鳌儒商论坛”和“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引领当代新儒商事业的发展;创立“企业儒学”,开拓了当代儒学研究的新领域;提出“新天人三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治理智慧。


生意考——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内涵

王建宝,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兼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儒商论域”项目主任



为能找到儒家商业伦理精神的源头活水,对“生意”一说颇有考辨源流之必要。在天地群己的框架中以仁为枢纽做了一番“生意”考,其要是把精神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仁的意义世界揭示出来,以仁来溯孔孟之源,汇宋元明圣贤之流,为儒家商业伦理找到源头活水。古有《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生之意”,中有宋明儒仁者“感而遂通”之“生意”,后有明清商人取财治生之“生意”。“生意”从“生”字和“意”字二者组合而来,从儒家之理学用语而变为商业用语,其内涵已经完全不同。“天何言哉,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仁之纵贯挺立使仁之生意体现了天之道体的生生之意,也涵摄了生财有道的商业意义中的“生意”。只有仁体的明通公溥,才能使得道体生生不息,充满生意,故万物生生不息,充满生意。商业活动或治生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也当秉承道体流行之精神,生生不息,道体之生意即治生之生意。


专家简介

王建宝,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兼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儒商论域”项目主任、助理院长。人文与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新商业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儒家经济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华儒商商道的现代理解及其价值

王建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新阶层新群体教研室主任、教授



以人为本的中华商道具有丰富的内容:“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商道精神;“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精神;“非诚贾不得食于贾”的诚信精神;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贵群尚和的集体精神。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站在新技术革命及其催生的新商业文明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商道的本质。伴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诞生的信息化生产力,必将重塑我们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价值观念,新商业文明凸显了中华儒商商道的人本性,凸显了中华儒商商道的互利本质。今天,深入研究中华儒商商道,就需要我们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来,借鉴西方商业文明的有益成果,把中华儒商商道建立在更加坚实的互利经济基础上。


专家简介

王建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新阶层新群体教研室主任、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统一战线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传统文化“内圣”之学与企业领导力开发

贾旭东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家核心能力是企业家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能够生发出企业家其他能力的、决定着企业家思想和行为的根本性内在特质。企业家核心能力由洞察力、意志力、包容力、省觉力和价值力5个维度构成。企业家核心能力的修炼应从修身、修心、修慧三方面展开。同时,管理首要在管人,管人首要在管心,管心就必须进行心智的训练。西方已经在企业家心智训练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研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圣之学”——心性修养的丰富理论与实践为此提供了源头活水。在“中华学术范式”指导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性修养工夫运用于管理,建构了“自觉管理”这一包括哲学思想、管理理论和心性训练方法在内的完整体系。自觉管理不仅仅包括“学”,即理论知识,更包括如何将这些知识付诸应用的实践方法,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并重的特点。自觉管理的基本理念、宗旨和目标可以表述为:作为管理主体和主要对象的人皆有平等无缺、本自具足、智慧圆满的觉性,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性修养工夫加以训练和开发,将可达管理的最高境界:个体高度自觉✕团体高度自组织 = 无为而治!


专家简介

贾旭东,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BA/MBA导师,从事企业组织与战略、虚拟组织管理、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管理学会(AOM)会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权威学术期刊评审专家。兼任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特聘专家、广州华立创新创业园、深圳MBA联席会首席顾问、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战略顾问。


新时代儒商的使命及其品格养成

杨朝明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



今天人类的命运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关心国家命运的经济人,而儒学则提供了社会伦理的基石,提供了经济伦理的价值,可以平衡经济与伦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引导人类的社会与文化,提升人之所以为人的品质。了解儒学与儒家伦理,才能理解儒家经济伦理,才能把握儒商精神。儒商要具有淑世情怀,具有“爱”“敬”之心与社会责任感,儒学是修己安人之学,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贯注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意识。儒商精神品格的养成应从以下着手:“志于道”的追求;“据于德”的行动;“依于仁”的坚守;“游于艺”的情操。


专家简介

杨朝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历任《齐鲁学刊》编辑、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


当代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天下格局”—兼与差序格局对话

晁罡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天下格局”是一批当代中国优秀企业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眼界和胸襟,它包括“万物一体”的思维方式和“去私利他”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价值创造”与“教育普惠”两种类型的社会责任行为;并且他们按照“修身立德”“成就员工”“多方共生”“天下为公”这样一种推己及人的拓展次序对待自我、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万物,“推己及人”实现格局的拓展与演变,进而逐步实现其“家国天下”理想的精神境界和事功过程。企业家在对待自我、员工、合作伙伴以及社会万物时分别呈现了“修身立德”“成就员工”“多方共生”和“天下为公”四个方面的核心特征, “天下格局”是在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等文化精神基础上,结合工商文明的时代特征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专家简介

晁罡,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系教授、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博鳌儒商论坛副理事长、广东省企业责任研究会副会长。


新时代儒商精神与山东高质量发展——发挥数字化对能源综合改革创新的赋能作用

任志华  上海市山东商会执行会长、上海市济宁青年联合会主席、上海链接者董事长



儒商精神强调诚信、责任、奉献和社会责任感,在新时代商业领域的应用注重合作共赢、互利共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下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能化产业的整合,赋能能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儒商精神的合作共赢理念与数字化创新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国内能化产业发展优势,更多融入双循环的国家战略,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为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支撑。


专家简介

任志华,上海市山东商会执行会长、上海市山东济宁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济宁青年联合会主席、上海链接者董事长、济宁学院特聘教授。


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

方慧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产品贸易作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和增速均持续上升、出口结构趋于优化,但仍存在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比重低、贸易联系持续期短及出口区域相对集中等问题。对外交流平台通过促进跨文化理解、增强社会信任、促进内容创新、打破时空局限等方式为解决文化产品出口现存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应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内容创新;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


专家简介

方慧,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财经大学“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专家、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山东省“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山东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儒商精神的现代转换: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建构

徐德忠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



作为具有历史灵性的儒学,也有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内涵。儒学作用于企业:通过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灵魂塑造产生了企业儒学。儒学作用于企业家:留给我们重要财富,即儒商精神。儒商所表现出的“灾年放粮,国难义捐”的家国情怀、“诚信经商、有德性做人”的商业伦理精神、追求利益共享的“和合”精神等,构成了儒商精神的基本内容。其经济学意义在于:一是从发堀他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产品需求出发,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生产相应的服务或商品,使他人愿意自觉购买这种服务或商品以满足这种需求,个人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获取相应的利益回报。二是个人经济利益的取得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条件或后果。三是当个人经济利益与他人经济利益相冲突时,在保证一定个人生存底线上以他人利益为重。中国传统儒商精神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建构财富创造的不竭循环动力机制。儒商精神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与传统中国社会相比,现代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生产生活方式、货币观念以及习俗社会向理性化社会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传统儒商精神必须经过现代转化,才能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这种转化,必须精准切入当下中国现代性发育和发展的生活实践,根据当代中国人的实践需要,精准定位文化基因的合理作用。


专家简介

徐德忠,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特聘研究员,上海今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儒商文化及其传承发展

陈晓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儒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博施济众;义以生利、见利思义;尚中贵和、和气生财;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政以德,修己安人”等为内容的儒商文化。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儒商文化不仅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智慧,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而且可有效促进市场经济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市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传承发展儒商文化,要将儒家仁爱思想融入企业管理,秉持安身立命之本,恪守儒家义利观,涵养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营造和气生财的经营环境,在与时俱进中砥砺前行。


专家简介

陈晓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特聘教授。


供稿:牛秀琳

编校:贾斌昌 胡 啸   徐文杰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