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5 17:10
德州市夏津县在社科普及工作中,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基层群众需求,在德州市社科联的帮助支持下,打造了“津津乐道”系列宣讲品牌,并积极与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合作,实现校地联动,做到了使宣讲队伍“强起来”、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地点“多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
明确谁来讲,建强宣讲队伍
夏津县致力打造一支顶得上、用得着、靠得住的宣讲员队伍,不断为宣讲活动注入源头活水。一是在合作联动中发现一批。通过德州市社科联牵线,夏津县与德州学院签约合作,一同打造“德院小青马·津津乐道”社科普及宣讲品牌。“德院小青马”宣讲队以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夏津当地特色和群众心声,推动党的理论宣讲深入到一线、党的政策宣讲普及到群众、党的精神宣讲传达到基层,提高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二是在道德模范中遴选一批。夏津县精心打造 “夏津好人”品牌,把35名道德模范充实到宣讲队伍中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在新闻采访中挖掘一批。通过新闻采访,选取事迹突出、表达能力强、有宣讲热情的16人纳入宣讲队伍。四是在曲艺人才中培养一批。夏津文化底蕴丰厚、文艺人才辈出,目前有158支文艺团队,1227名文艺人才。重点培养文艺骨干,建立县、乡、村三级宣讲网络,打造内容丰富、覆盖广泛、专兼结合的宣讲队伍。
清楚讲什么,树立群众导向
让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能人讲知识、百姓讲故事,“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透”。一是突出重大主题,讲好创新理论。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用通俗语言和群众身边故事进行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二是聚焦民生福祉,讲好党的政策。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宣讲相关领域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工作进展,如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内容,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运用最新素材、鲜活事例和巨大变化阐释政策、说明道理。三是聚焦家长里短,讲好时代新风。连续十年举办“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大赛,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生动案例、鲜活故事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倡树新风,让群众听故事、悟体会、明道理。
着眼在哪讲,拓宽宣讲阵地
既发挥传统阵地引领作用,又拓展宣讲阵地、开辟网上空间。一是整合宣讲平台。整合文化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资源,建立527个宣讲点。在市民中心设立“夏津大讲堂”,每月开展至少一次集中宣讲活动。二是建设示范基地。夏津县建设了“椹海桑田”理论宣讲示范小镇,内设“红色夏津”“全民阅读”等七大宣讲基地和智慧“云宣讲”,通过“7+1”宣讲模式,打造“椹海桑田”研学宣讲精品路线。三是开拓线上阵地。利用新兴媒体开展立体化宣讲,精心录制“我来讲党课”等系列微宣讲,点击率超过3万余人次。创新打造100期“我读你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系列音频微党课,听众多达5万余人次。
聚焦怎么讲,创新宣讲形式
创新形式,选用“新、活、实”的内容讲好“高、大、上”的理论。一是变宣讲“送餐”为百姓“点单”。开展“点单派单式宣讲”,按照“群众点单—网络派单—宣讲员接单”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二是变“召集”群众为“走进”群众。创办了“红马甲、小马扎”宣讲团,依托田间地头、村口树下,突出小范围、短时间、小规模特点,凸显精准化,开展宣讲620余场。三是变“说教式”为“共情式”。除采用传统的宣讲形式外,将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相声、小品等多种曲艺形式融入宣讲中,创作了120余件曲艺宣讲作品,支持10余支优秀的民间院团加入宣讲队伍。
供稿:德州市社科联
编辑:李宝兴 责编:范新刚
校对:科普部 审核:卢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