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长(院长)谈(三)丨山东区域经济学会会长张志元

时间:2024-08-06 18:00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为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省社科联微信公众号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长(院长)谈”专栏,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在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基础上,结合本学科、本领域特点,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谈落实,为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贡献社会组织力量。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统筹推进“科技-人才-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山东区域经济学会会长  张志元

山东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彦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较于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而言,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因技术尚处于前沿探索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需要由政策引导持续性的投资培育,“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意味着未来产业将存在一定制度性的政策红利。另外,《决定》还提到“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继全国科技大会后,《决定》再次强调了自主可控产业链。我省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无论是未来产业还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都能与山东“十强”产业发展重叠挂钩,这将有效助力我省经济再上新台阶。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上述目标,需探索“科技-人才-产业”的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建立“科技-人才-产业”的正向循环反馈。科技创新依靠人才,人才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助推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和产业三者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三者相互融合、彼此嵌入才能形成正向的循环反馈,为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和新引擎。具体来说,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健全“科技-人才-产业”的统筹推进体制机制,要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打造科技攻坚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用足数字赋能等方面发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一是鼓励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题,提高科技创新项目中企业牵头的比重,搭建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公司+股权”方式,为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专业化、菜单式服务。充分利用政务共享数据平台,进一步压减涉企服务事项办事环节、材料和时限,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二是以产业链供应链、产学研等为核心,形成创新联合体,鼓励领军企业在重大战略领域与省自科等成立联合基金,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是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产业的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四是融通企业创新生态,鼓励领军企业通过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等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强化产业链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技术,共同打造无边界的产业生态圈。

打造科技攻坚力量。一是调整优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战略实施以及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需求,探索组建省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国家在山东布局建设综合类创新中心。二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持新建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探索矩阵式科研模式。三是创新科教产融合新模式,鼓励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提高成果转化专业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灵活方式进一步强化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围绕产业布局建立与战略科学家柔性合作机制,就重大攻关项目支持全球科技领军人才揭榜挂帅。二是聚焦产业需求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在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等人才工程中设立优秀博士岗位,对青年人才实施托举行动,为青年人才开展学术交流、融入创新团队等搭建平台。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建立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使用评价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等隐性台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

用好用足数字赋能。一是拓展数字经济发展和赋能空间。推动工业数字化建设提质增效,开展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深化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应用,培育山东的“数字经济总部”。二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提速,挖掘消费新场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平台经济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等。三是激活数据要素的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依托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采集汇聚,建设我省的产业数据仓;探索企业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制度规则,加快培育数据经纪人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在内的数据交易服务市场。


供稿:社团部

编辑:李宝兴 校对:社团部

审核:卢文娟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